鹿
谷 鄉 開 發 史
|
二百六十年前,鹿谷仍屬原始森林,蘊藏無數珍貴木材與禽,獸悽息之處女地,僅有生番出沒狩獵,清雍正年間,始有漢人入山製焙蒔茶,因當時生番有掠人頭的陋習,須先經通譯居間議明,否則項上人頭難保,乾隆五,六年間,漳州人程志成率壯丁十二人,由林圮埔沿濁水西左岸進入番仔寮,開墾荒地,十餘年之披荊斬棘,拓地到大坵園一帶,卻遭土番殺害而中止開發,至乾隆二十二年,再由泉州人許廷瑄率眾,由林圮埔向東開疆闢土,越過東埔納溪,首達粗坑,即就地取用竹木茅草搭建蓬寮棲身,以為開發據點,再繼續向將羌仔寮,坪仔頂,車光寮,小半天,內樹皮,大水堀等六庄拓地墾殖。
同治十三年七月,台灣督辦防務沈葆楨,奏請開山撫番,中路則以福寧總兵吳光亮為統領,親自督軍二營,光緒元年正月,由林圮埔東進,經大坪頂,二月初七,再由頂城開工,繼續向玉里開築,同時總兵之弟光忠,改建供奉陰那山祖師之鳳凰山寺,並贈「佑我開山」匾額。
甲午戰役,清廷失利,光緒廿年四月,明治廿七年,割讓台灣給日本,於光緒廿二年,明治廿九年,將鹿谷庄劃隸嘉義縣林圮埔辦務署沙連堡,光緒廿四年,明治卅一年,改隸台中縣斗六辦務署沙連堡,光緒廿七年,明治卅四年,又改隸南投廳林圮埔支廳沙連堡,光緒卅年,明治卅七年,
在新寮設置沙連堡羌仔寮區役場,六年之後,遷往羌仔寮,民國九年,大正九年再易稱台中州竹山郡鹿谷庄,光復初期又易稱台中縣竹山區鹿谷鄉,民國卅九年定稱南投縣鹿谷鄉。
日本統治台灣後,即積極推展殖民教育,各地都設有日語傳習所,並於光緒廿五年五月,明治卅二年,創立林圮埔公學校,宣統二年五月,明治四十三年,成立羌仔寮分校,民國三年,大正三年,成立坪仔頂分校,民國九年四月,大正九年,設立羌仔寮分校,小半天分教場,民國十年四月大正十年,羌仔寮分校正式成立台中州竹山郡鹿谷公校,民國廿九年四月昭和十五年,設立大水堀分教場,民國卅二年四月昭和十八年,公學校改稱國民學校,民國五十七年八月又改稱國民小學迄今,至於中等教育,民國四十七年成立竹山初級中學鹿谷分部,民國五十年正式獨立為鹿谷初級中學。